業務和財務分析
自從被Toridoll收購後,譚仔國際開始了中央廚房的建設,除了新開店的新加坡和深圳目前還採用協力廠商採購代加工的模式外,香港地區均由中央廚房進行集中採購和生產,最終將半成品分配至各家門店。
規模效應簡化了餐廳層面的食物處理常式,從而對廚師的要求不高,保證能夠快速應用於所有餐廳,進而促進了譚仔的毛利率,2019年-2021年前三季度,譚仔國際毛利率分別為71.7%、73.2%和73.1%。扣除連鎖餐廳的門店租賃、人工費用等,經營利潤率分別為21.1%、20.6%和19.3%,淨利率分別約為12.7%、11.3%和17.8%。與海底撈去年淨利潤同比暴跌近86.8%相比,淨利潤不降反升。
2019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譚仔國際分別實現收益15.56億港元、16.91億港元,保持正增長。收入增加主要是因為:餐廳網絡擴張和餐牌價格調整的每位顧客的平均消費增加,送餐訂單增加等原因。
2020年12月31日與2019年12月31日相比,譚仔收入增長相對穩定,主要是因為,餐廳網絡持續擴張和COVID-19疫情的影響相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31日與2019年12月31日相比,公司同期溢利1.75億港元、2.32億港元,淨利潤同比大幅增加,這主要是因為2020年4月-12月期間譚仔國際收到政府補貼和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租金優惠。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主要因COVID-19疫情從業主處獲得租金寬免,金額約為1300萬港元。若剔除占而部分,譚仔的淨利潤將會下降,可見其仍舊受到疫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