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162 6888
+852 2544 8439

個股分析:天倫燃氣

天倫燃氣(1600.HK)

公司研報(點擊下載)

公司業務穩定持續發展,與珠海港共同佈局碳中和

 

投資要點:

1) 國企珠海港入股,迎接碳中和與ESG主題

1) 中國大陸煤改氣項目持續發展,天然氣需求量逐年提高 1) 公司市值被低估,PE遠低於行業平均

2) 分紅穩定,超30%,股息率超過4%

 

公司近況
公司自2020年3月來股價便穩步上升,每股自4.4港元至目前 7.98港元。 公司在今年5月遭其當時第二大股東IFC第二次減 持,被認為是其股價最大風險,最終平穩渡過。 7月時IFC減 持的大部分股票被售予珠海港(00507.SZ)後,珠海港成為 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11.96%。

 

珠海港擁有國資背景,近年來積極佈局新能源,早前收購光 伏、風能等相關產業,在入駐天倫燃氣後隨即與之簽訂了時 效五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探討各類型新能源的應 用場景及產業合作機會,重點探索光伏、風電、儲能、氫能、 碳減排等領域的合作機會。

 

 

簡評
金融市場在不斷追求新能源、光伏、風能這些熱門高科技高 估值題材的同時,我們同樣也注意到更加穩定、可控且更易 大量鋪開的天然氣產業。 天倫燃氣目前全國擁有420萬戶用 戶,其早在2018年便開始推進河南農村的煤改氣工程,有成 熟的項目經驗。 全國其他省份也在陸續推出「氣化鄉村」政 策,搶佔鄉村市場將成為行業重點。 在未來氫能產業中,公 司擁有的成熟天然氣管可直接接駁混合氫氣進行供氣,我們 推測氫能是其與珠海港最大新能源合作重點。

 

公司目前股價為7.98元,PE為6.49倍,行業均值為10-20倍, 最高為40倍,公司估值明顯偏低,以10倍PE計,公司股價約 為12.3元港幣,以一個較低於行業均值的8倍PE估算,其目標 價10元港幣,仍有超過20%的上漲空間。

 

公司分紅穩定,2020年分紅為30 %,與同行業主要公司一致。 綜合其低估值,高派息,正處在熱門主題等因素,天倫燃氣 我們給予買入評級。

 

公司摘要

天倫燃氣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較早從事城市燃氣項目的民營企業之一,主要涵蓋城市燃 氣運營、長輸管線及工業直供業務、加氣站、LNG(液化天然氣)工廠業務等,近年逐步 加入各類增值業務。

 

公司於2010年11月1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1年開始全國併購擴張戰略,2015年 IFC入股成為第二大股東,2018年啟動河南鄉鎮煤改氣項目,2019年入選港股通,納入恆 指和MSCI,2020年城市燃氣業務加速併購,並獲得MIOTECH給出的ESG「行業領先評級」, 2021年IFC減持,珠海港入股成為第二大股東, 持股11.96%。

 

公司業務 業務概況

天倫燃氣在全國14個省份展開業務,在67個城市運營城市燃氣項目,2020年在青海、甘肅 及陝西先後併購城市燃氣項目,開始佈局中國西北地區天然氣產業。 同時,公司還向用 戶提供設備購買、保險維修、家政等一系列增值服務,充分利用公司的網絡資源。

 

在全國27座城市部署51個交通加氣站,對吉林、雲南及山東的加氣站進行了裁剪,其中吉 林減少了三座城市的部署,雲南與山東全部撤出,分別減少了四座和兩座城市的加氣站部 署,新增河南兩座城市及青海兩座城市。

 

在吉林長嶺縣擁有一座LNG工廠。 擁有四條已運營長途管線,和兩條在建長途管線,其中 「禹州至長葛」線預計在今年建成,另一線路為「濮陽至鶴壁」。

 

業務分析

 

公司城市燃氣業務對象可分為:

  • 居民用戶—使用情景為廚房、浴室等;定價權:地方政府
  • 商業用戶—餐廳、酒店、商場空調系統製冷;定價權:燃氣公司+政府指導
  • 工業用戶—生產加熱、製冷,工業園區煤改氣等;定價權:燃氣公司+政府指導

 

公司2020年上半年銷氣受到COVID-19影響,下半年逐步緩解,銷氣業務可區分為零售與批 發兩塊,零售為直接面向消費者,包括居民、商家、工廠及交通運輸,批發則面向其他燃 氣銷售者。

 

 

 

 

 

 

 

 

 

 

2019              銷氣收入結構           銷氣結構         邊際效益

住宅用戶               18.10%              20.00%            1.10

工商業用戶              35.40%              32.80%            0.93

交通用戶               10.70%              10.00%            0.93

批發業務               35.80%              37.20%            1.04

來源:公司年報,國投研究部

 

公司在2020年總銷氣量為151,461萬立方米,2019年為156,640萬立方米,環比下降3.31%。

 

公司2020年主要的銷氣對象為工商業用戶,佔整體銷氣50.5%,貢獻52.5%銷氣收入,前值 分別為32.8%,35.4%。公司在2020年批發業務的銷氣量大幅降低,自2019年的35.8%降低 至18%,基本減半;交通用氣也由19年的10%降低到6%,兩部分的用氣減少轉移到了家庭使 用於工商業使用,家庭用戶貢獻收入上升5.7%,工商業上升17.1%。

公司累計接駁數增長迅速2018年至2020年每年上漲約100萬戶,這與公司逐步減少的 批發業務銷售量是相對應的,公司擁有了更多直銷燃氣的渠道,其中99.32%為居民用 戶(19年99.28%),新增832,213戶,上漲29.5%;工商業接駁數新增3471戶,上漲 21.4%;工商業的銷氣量在住宅用戶的2倍左右,工商業為76,249萬立方米,住宅為 37,524萬立方米。

公司新增的大量直銷終端用戶為公司帶來了更多安裝收入的同時,也意味著直接與客 戶接觸的機會,公司推出的增值業務涵蓋燃氣具、保險、報警管、供熱業務、物聯網 及波紋管等。公司在增值服務部分僅做渠道,並無生產等成本,毛利率較高。2020年 增值業務收入為1.38億人民幣,較去年1.06億上升30.2%。

 

收入結構           2019        2020       變動

銷氣收入          62.00%       58.00%     -4.00%

 

工程安裝及服務收入      36.00%       39.60%      3.60%

其他             2.00%       2.40%      0.40%

 

來源:公司年報,國投研究部

 

ESG評級

公司在2020年獲得MIOTECH給予的「行業領先評級」,對「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展 開專項提升工作,完成對利益相關方的重要性盤點工作,回收有效問卷1222份。

 

市場分析

 

煤改氣與碳峰值目標
中國政府在2020年底宣佈的碳中和目標引發了市場新能源與碳中和主題的熱潮,其在 2030年達到碳峰值,2060年碳中和兩個時間點一方面加快了市場對相關產業的追捧, 同時確保了這一主題將長期持續。 中國目前主要發電來源依舊是火電,相比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其具有穩定可控這一不可 替代性,而目前由於煤炭價格較低,火電廠主要使用依舊是煤炭,其碳排放係數是天 然氣的1.69倍,若改煤炭為天然氣作為燃料,其碳排放將減少41%,2030碳峰值這一 目標的實現必然與煤改氣這一環節密切相關。隨著全國碳權市場的開啟,煤炭的地位 將會被動搖。同時在金融市場不斷追求新能源、光伏、風能、儲能等熱門高科技高估 值題材的同時,同樣也應注意到更加穩定、可控且更易大量鋪開的天然氣產業。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煤炭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來源,2020年佔能源消耗 56.8%,同期天然氣佔能源消耗8.4%。然而隨著環保意識及政府煤改氣計劃的推進, 煤炭的消費比重正在逐年被天然氣所替代,煤炭消費比重平均每年下降1.08%,天然 氣消費量比重上0.46%。

 

ESG主題

ESG同樣是近年市場所追捧的熱點,ESG高評級的公司相比其他公司往往不以股東利益 最大化為唯一目標,而以供應商、員工、消費者以及社區和環境等共同利益最優化為 目標。 資本市場認為ESG不是一個虛無的炒作噱頭,ESG可以幫助投資者消除尾部風險,減少 出現爆雷事件的概率,而且ESG好的公司往往能夠收到重新評估,以獲得估值的提升。 相比於ESG較低的公司,高評級公司有更多的機會。

中國ESG ETF資產兩年中增長了17倍,但在亞洲整體資產規模僅約10%,在越來愈多專 項ESG基金出現的同時要謹慎市場將ESG標籤化,蹭熱點的行為,可能對ESG事業造成 打擊。

來源:彭博資訊                                                       

結論

公司基本面良好,估值偏低,碳中和、新能源ESG多方助力

資本題材上天倫燃氣同時涉及煤改氣和碳中和,獲得珠海港入股開始涉及光伏、風能、氫 能等新能源項目,公司獲得ESG領先行業評級。

 

在基本面上公司面對疫情下依舊持續盈利,淨利潤相比19年上升32%,EBITDA上升6.7%, 淨負債逐步降低至68.6%,現金流將得到進一步管理,公司2020年分紅核心利潤30%,預計 這一數字將被保持。

 

公司持續盈利,且公司目標分紅至少為核心盈利30%;公司PE在6.49倍,低於能源行業10-20倍PE,我們認為其估值至少為8倍PE,給予其目標價10元,上漲空間25%,給定買入評級。

 

風險

Ø受自然災害、健康疾病疫情及其他疾病爆發的相關風險影響

Ø新能源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

 

Ø項目投入成本存在回收週期可能超過預計的風險

 

 

參考圖表

近一年公司股價對比恆⽣綜合指數HSCI

來源:英為財經

Leave a reply